「氣候異變」已經不是遙遠不可及的議題,強降雨已經成為台灣的普遍經驗!水資源的搶奪不只是補貼制度,而是將要面對的國土大挑戰!農村休耕政策的反反覆覆已經將台灣農村全面整垮!荒謬的升格大戰,更讓城鄉不均發展,農村加快的邊緣化!
在國家長期忽視,人口流失嚴重的農村社會中,開始有一批人,留在/回到農村,用他們的專業,面對農村的種種問題,進行創意的實踐。
莿桐鄉農會最近的許多基於農業復甦與農村照顧的行動與作為,帶來農村的可能與機會。許多的趨勢評論家預言,人類歷史從農業、工業到資訊社會的進程,已經面臨新時代的來臨,「新的農業時代」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可以被描述清楚的景象。在其中,人類認知到使用科技的關鍵在於自身的自主性,而生活場景所在的農村世界則提供了了居住的環境品質,這個認知同時啟動了人類對於地球的責任!如果不是這樣,地球的未來將無法想像,因此,我們需要回到農村去尋找永續生存之道!
土地是最特別的文化經驗的孕生所在,特色產生與經營的根源,農村社會至今仍舊活絡的傳統節慶生活經驗是被效率所支配的都市生活世界所欠缺的部分。因此,回到農村生活的第一步是重新找到節奏與韻律,用這個節奏與韻律去重新思考農村建設的基礎架構,「農民曆」沒有落伍,改變的是人類知覺的簡化,今天我們是拿著有刻度的小尺去量東西的大小,過去的農民抬頭一望便可以將天文地理化作為大地的測量工具,不只是處理空間,連時間也測量了!「農民曆」不是為了思古幽情的調劑,而是建構未來創意的出發點,連結在地知識與新的生活方式的想法應運而生。當季的蔬果農產被經營成為浪漫的農村想像,「陽桃」、「蒜頭」等等的節慶活動,背後可以連結到農產「體驗經濟」策略。最近農會提出農村社會的照顧機制,透過出國學習參訪,提案經營一個以人為念的農村可居社會。順著過去幾年農會的活動,已經看到一副「時間、空間與人間」相互整合的農村社會設計策略已經開始產生作用。
莿桐鄉農會是台灣社會的一個小小的機構,但是她們已經在做大事情!
0 意見:
張貼留言